兵属于五行的什么?

勾博妍勾博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要批评@温酒,他的答案虽然引用了很多资料,但基本没怎么理解就乱说一气。 “五行”中“行”指的是道路;“五方”中的“方”也是指的道路。《孙子兵法》中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犹如逆水行舟,非利不动。”这里的“行”就是道路的意思。 所以“三兵之义”中的“兵”就是指的用兵。所以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 凡是先到达战场准备打仗的,就如同逆水行舟一样,一定要找到利于水军航行的地方才肯出发。 而现代军事中所说的“兵力”、“武装部队”等含义的词,在古代都叫做“军队”。如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武王曰:‘何故无发我军者?’太子曰:‘不敢言也,军亦至矣。’” 再看看孙子的原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里的“军”同样是指的用兵,而不是指的军人或士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代用兵讲究一个“主将亲征”,主将带着一部分人马作为先头部队,先行赶到战场,这叫“主将先行”或者“主将驻营”。这部分人马自然是“三兵之义”里的“兵”。 但主将一般不亲自上阵厮杀,而是坐镇中央指挥。他身边的重甲卫士叫做“常胜军”(不是“常胜将军”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重装甲部队”,这些人才是“五行”中的“土”。至于“金木水火”四行,在冷兵器时代大多由轻武器装备的步兵负责。

罗成昆罗成昆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运动和变化的一组命题,它以五大物质为纲,将自然界的众多事物归纳为五大类型和五组范畴。这种学说始于殷周,盛于汉晋,“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着的功能,“五行”是五类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之范式。

东汉经学家、古文经学大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行,人之步趋也。”行,甲骨文字形像交叉的十字路口。因此许慎说:“天下之中,四方入”(《说文·彳部》)。

许慎还说,“行”字本来当作“彳”。行,本义义为道路,引申指人生之途。《荀子·王制》中说“万物所稽谓之路”,就是说事物变化的道路。《易传·说卦》云:“言乎其有理也。”理通“莉”,从“王”,从“里”。它本来也是道路的意思。王制,道路自然贯通,王字形正是象征贯通之意。

兵,本义为兵器、武器,后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等。从廾从斤,廾,也就是“拱”字的本字,是两手合持的意思。斤,表示金属制成的兵器。合起来就是双手持兵器之意。如《尚书·费誓》“斧我,戈我”。“斧”,戈”,即是“兵”。再如《战国策·秦策一》:“兵革之音,连以累世”,这里“兵革”即指武器,泛指战争。又如《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使李斯等难言国家之术,恐天下客至奏用,为怪之兵也。”。这里,“兵”的意思是计谋、策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