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瘦身健体?
所谓“瘦身”,就是缩减企业的规模、数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员增效”;所谓的“健身”,就是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瘦身与健身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只有通过精益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然而,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浪费却是随处可见的。
比如,在很多企业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主义现象,如开会时领导讲半天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会议过程中手机铃声不断,会议后续工作安排没有落实等等。这种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大多数的企业问题都是管理上的问题。想要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就必须从完善管理流程入手。
通过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形式主义的出现,从而使员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键工作当中去。同时,推行流程化建设还可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因为员工必须通过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才能掌握工作流程。
当然,推进流程化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梳理,找出工作中的关键过程和核心业务,从而确定需要优化和流程化的环节;其次,要进行试点,选取部分员工进行试点培训,推广流程化工作的开展;最后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流程,做到操作性与实用性并重。
总之,通过实施流程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还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的改革已经全面铺开,重点正逐步向各板块、各专业、各项目、各岗位转移,需要进一步在企业内部深化改革,推动瘦身健体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概括来说,要打好以下“组合拳”。
一是全面开展对标提升,找准企业瘦身健体的主攻方向。要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对标管理,研究本企业同类型、同规模、同行业的领先企业,找准差距和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制定量化的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抓紧组织开展对标提升。要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重点业务和关键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改革的办法精准施策,对自身缺乏竞争优势、严重影响整体经营绩效、无法通过一段时期内努力实现扭亏为盈的劣势业务,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处置;对处于培育阶段但从长期看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的业务,要加大改革力度和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技术工艺和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二是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坚决“破除”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顽疾。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国有企业“僵尸企业”处置、中央企业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等工作,坚决处置低效无效投资,尽快出清持续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企业,大力解决各项历史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职工安置工作,完善和落实好内部退养、转岗、解除劳动关系等政策,妥善开展再就业培训、内部转岗等安置工作,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
三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重组整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要通过兼并重组、资产转让、联合开发、转股合作等多种市场方式,进一步整合同质化业务,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企业内部的优势业务、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区域集中。
四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企业瘦身健体的工作积极性。中央企业要落实瘦身健体工作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情况跟踪评价机制,逐户企业抓好处置,推动改革任务在企业内部落实到每个板块、每个专业和每个岗位,及时总结经验,开展宣传交流,加快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