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五行为什么?

桑言诺桑言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乐”字的五行,其实是一个汉字文化中的重大难题,而且至今没有完全解决。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乐的五行的:“乐,五声之长。”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也引用了许慎的说法:“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也。”“乐”是五声中的长音。可见许慎把“乐”的五行归属到了五声音阶里的“乐”字。 但这样的解释是无法让人满意的。因为从现代的音韵学观点来看,古汉语中多数的入声字都带有-p、-t、-k这三个尾音,比如“色(sap)”、“塔(tak)”等。而“乐”这个字中虽然带有-e这个尾音,但不属于入声字。它属于阳去声,与现代普通话中的去声字一样,发音都是-e,只是归去声的字在古汉语中大多数是平声字,因此阳去声的字很少。所以用古代的入声字来解释“楽”的五行显然是行不通的。

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乐者,阳声也……其韵从戈,故曰樂。”他把“乐”看成了一个形声字,认为“乐”的五行属于它的形旁“戈”。然而“戈”是个象形字,而且古代汉语中的很多字“戈”并不是它的形旁。如“我”字从“戈”,但它的五行却是属“木”;再比如“伐”字也从“戈”,然而它的五行却是属“水”。所以用“戈”的五行来给“乐”的五行定位也是错误的。

那么“乐”到底是什么五行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字典里对“乐”的解释大多来源于康熙字典和辞源。它们这样解释“乐”:“乐,五音之一,亦泛指音乐。”(见《康熙字典》) “乐,五声之首。亦谓之十二律。”(见《辞源》) 而“五音”和“十二律”都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范畴。古人把世界上的声音分为五类,叫做“五音”,又叫“五声”或“五声之义”,它们是:宫、商、角、徵、羽,每两个字为一个符号,合称“宫商角徵羽”,简称为“宫商角羽”,再用五个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每个字代表着一个八度音程,所以也叫“五度相宣”。

什么是“十二律”呢?它是将五个音阶循环使用,每一遍用一个符号标记,这样就有五个循环,一共就是十二个标记。这十二个标记也就是“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夹锺宫”……“姑洗宫”,每一个宫都有五个调式,所以总共有六十四个调式。而“乐”就是属于其中的一个调式——“乐宫”。所以“乐”其实就是指“乐宫”中的“乐声”。而这种种理论都是从周代流传下来的。

寇雅琪寇雅琪优质答主

在中国文字中,单人旁的字,都和人有关系。例如“他、侍、你、保、住、住”等字,和人的行为,心理,动作有关。而“男、姓、伙、仁、位”等字,和男人(人)有关系。如果将乐字拆开,就是“十、兑”,兑是说,就是说十个人。而乐是多来米发唆拉西的乐。五音不全的人,唱歌跑调,在五行上都是由于火大伤金所致。

乐字除了有音乐的意义外,更是指心情愉快,内心得到满足,精神获得享受,或事物达到极点等意思。所以从乐字的本义解释,乐是内心生起的快乐。而不是外界、表层的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愉快,而不是肉体上的快感。是出自灵魂的欢喜,而不是来自感官。

人的快乐从字的偏旁来看,左边是一个单人旁的“忄”字,是代表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等等。右边是“犬”字。“犬”字在古文字中是狗的象形文字。因为狗是最忠实和无畏的动物。所以古人拿狗的习性来比喻心理。把狗的本性、天良、忠诚、勇敢、诚实、尽责、无私的行为,当作物必归犬,犬必护物,犬畏主,犬从主来表达一个人的心理和态度。因此,乐字是代表人内心的感受,和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而不是表面上的笑容,或感觉上舒服的快意。

乐字的金木水火土五行

乐字的笔划是12划,除以5,余数是2。所以“乐”字的天干数,也就是五行数是2为壬癸水。

而“乐”字的五格是3、1、2、5、1。这五格数刚好分成2组,是前3格为一组,后2格为一组,前3格数是3、1、2。数字序位刚好是3、2、1。而这三个数码是321,刚好就是3,2,与1相加等于6的意思。将6除以5,余数是1,表示乐字的第1组五格数是天干的乙木。

而后的五格是两格,数字是5和1,相加总数是6,将6除以5,余数也是1,表示乐字的第二组五格数的五行也是天干的乙木。合起来就是“乐”字的五格数的五行是乙木和乙木,也就是双木。而“乐”字的天干数就是壬癸水。水生木,木能克土,所以有喜事发生。如果“乐”的两格数是分开分析,前一格数是5,也就是戊已土,土克水。后一格数是1,也就是丙丁火,火能克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