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什么日成语?
仁人志士
成语:仁人志士
【拼音】: rén rén zhì shì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为正义、国家、人民永久利益而奋斗的人。现泛指爱国而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叫张良的人,字子房,是下韩国人。早年他的家世很显赫,祖父昌和父亲相继做过韩国的五代国君之相,张良的父亲与祖父相继去世后,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倾尽家产招募刺客,一心一意要为韩国报仇血恨。后来,他投奔刘邦,立下许多战功,刘邦即位后,他被封留侯。
有一次,张良问刘邦,假如你能统一天下,你能任用几位贤士呢?刘邦说,大概能用十位,张良说,我看你只能任用两个人。天下贤士很多,仁人志士比比皆是,“恐陛下不能一一识之”。在张良看来,天下能为君主效力的人多得很,怕的是君主不认识他们,用不上他们。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成语“仁人志士”,用以指有仁爱之心和高尚节操的人,或指能为正义、国家、人民利益做事情的人。
近义词:志士仁人、仁人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