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行属什么?
在易经中,将万事万物都归于五行的分类,即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而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健康和财富。五行学说认为,健康是由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五行属性所决定的,并通过人体头发、血管、肌肉、骨骼和皮肤五种物质得到体现。
中医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属性、生克变化规律及其在中医应用的学说。五行的属性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能用现代自然科学的任何一种特性或成分去解释,如果用一种客观现象去解释又会遇到无法解释之处。比如木具有生发的特性,用树的生长发育来说明十分清楚,但另一方面木还有条达之性,有受纳之功,则较难理解。如果换用另一种现象说明,又会遇到类似的矛盾。由此可见五材之特性并不能机械地反映五行的属性。尽管我们不能从任何一种物质的特性中找到五行属性的原型,但可从整个自然界的宏观上看到五行属性的客观依据。自然界虽是复杂的生物圈,五脏虽是复杂的机体组织器官,但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却可以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分析说明。
中医所用的五行有数字符号,但并无人体对应器官的形体结构,数形分离,没有西方的脏腑器官的实体概念。五行学说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渗透于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为脏腑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和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规律。五行归类,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宇宙万物分别归属五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生理联系,以解释人体五脏的相关关系。
五行在相生方向上,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次序循环无端,在相克方向上,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次序循环无端,这是事物由有序变无序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熵值增加的过程。因此五行相克可解释人体发病传变的过程,同时也解释了人体祛邪的斗争过程。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的维系,维持着人体五脏功能的高度有序。
易经中的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亦作五形、五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一种看法,认为世界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组成,任何事物都是五材构成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生克、相互变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