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如何依法履职?
谢邀 作为一家国企的法律顾问,我负责的主要是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所以对于如何依法办事,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领导带头做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体系)
第三、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执行程序)
第四、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做好培训工作 (重点) 第一、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一把手”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做到“四个严禁”,即:严禁有法不依、有令不行;严禁任意执法、肆意犯法;严禁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严禁徇私枉法、行贿受贿。 第二、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存在着“决策拍脑袋”“遇事乱开会”的情况,这种“人治”的方法往往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决策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定决策的原则和方向;二是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风险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三是要充分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四是要做好记录,形成会议纪要。 五是要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和协调,让下属充分领会并掌握领导的意图,这样既能降低沟通成本,减少误解,又能有效促进工作的开展。 第三、制度先行,权责明晰 制度是一种规范,它是基于人们共同的价值观而制定出来的,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够引导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行动或不去做某些事情。
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予以贯彻非常重要。
首先,制度要建立得科学合理,要有可操作性;其次,要让全体员工知晓并监督制度的实施情况。
最后,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避免重复性、无用功。只有做到了制度先行并且严格地执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培训教育,提升全员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的增强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日常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如:案例分享、专题演讲、主题培训等方式来加强员工的法治观念,增强员工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谷卫优质答主高管行为受法律规范约束
公司高管是指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工程师以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等,他们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中享有一定的管理、决策权。由于公司高管享有职权和能够支配、影响的公司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比一般人员具有更易于利用职权非法牟利的优势和便利。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高管滥用职权严重损害公司、社会公众和国家利益的现象。基于此,国家对公司高管行为设定了诸多禁止性规范,以约束、规范高管行为,重点防范公司高管利用职权损害被服务对象利益、非法牟取自身利益的行为。
高管人员任职限制
高管任职限制是从人员素质上对高管设定的进入限制,主要包括三类禁止性规定:一是具有法定情形的人员,如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且到期未清偿者,不得担任公司高管;二是被单位辞退、解聘、开除以及犯有重大罪行的人员,不得在一定年限内担任公司高管;三是具有行政行为能力但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如严重精神病患者,不能担任公司高管。
高管人员忠实义务
高管的忠实义务是指高管在处理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比如在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与公司的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交易,不把具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机会留给公司,篡夺公司附属企业的商业机会,利用董事身份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回扣或佣金等情况下,高管必须选择放弃自身利益,维护公司利益。
高管人员勤勉义务
高管的勤勉义务指高管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必须做到一个普通人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所表现的合理的注意、技能与努力,不得偷懒、马虎应付。比如,高管在出席、召集和主持董事会及股东会时,履行调查、注意和质询的义务,及时和完整地把公司信息传递给股东,提供可完整执行的财务报告,并在发现公司违法经营可能危害公司资产时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