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字五行中属什么?
“字”的五行与“名字”的五行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字”是从古至今人们交流中使用的信息载体;而“名字”则是古人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审美情趣赋予人类的社会属性。所以古代的算命先生们才会通过“测字”来断人祸福、预测命运! 那么“字”的五行到底该怎么算呢?其实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按照偏旁部首来确定它所属的五行。
比如:“林”“森”“树”“木”,因为他们的偏傍都是“木”,所以属于木,“李”“杉”“材”“栋”因为偏傍是“木”或“木旁”,也属于木。当然,“字”的五行不一定就是木! 那为什么还要区分“字”的五行呢? 因为古人认为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表达出最大的信息量(如:孔子的名字“孔丘”,两个“丘”分别代表他出生的地貌和姓氏)。
所以古人起名字非常讲究五行搭配——“五行俱备”、“五格俱全”。如果缺了任何一行或者是某一格不好,那就可能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运势! 例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就是他母亲“颜征在”怀孕的时候,梦见尼丘山,因而给他取名为丘;又因孔子出生时头顶生有突起,形状犹如尼丘,故又称“尼丘子”。“尼丘”也属土。
有人认为,五行中的“金木”二字就是按其字面意义来取的,而水、火、土三者在五行学说中则不是水、火、土的本身。比如,五行之水,按字的本意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具润下之性的河、湖、泉、泽等自然之水(有时还包括雨和雪),而五行中之“水”则被解释为“万物之本原”,“水曰润下”之“性”。五行之火,本指可以燃烧的火焰,热气,光照等,而五行之火则为“炎上”之“性”。五行之土,按字的本意是指自然界地面的泥土,大地,而五行之土则为“稼穑”之“性”。
实际上,以上说法都失于牵强。因为,按照中国文字学者的考证,“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在产生之初的意义,和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意义是一致的。这一点,从它们的甲骨文字和金文的写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
有人认为,在五行中使用的“金”字应加引号。笔者对此也存疑问。因为,在中国古代,包括现在,也包括西方及世界各国,有哪一个文字中会出现一个字用于两种意义,且都约定俗成,相沿已久,却又不加任何区别标志的呢?比如“鸟”字,有活鸟和死鸟之分,便有“禽”字与“鸟”字加以区别。又比如“土”字也有“生”、“死”之分,便有“土”字与“士”字(古字)加以区别。
综上所述,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就字面意义而言,并不一定要加引号,因为这两个“金木水火土”在字源上本为一体,不存在两个不同的“金木水火土”需要加以明显的区别。
再一个有趣的问题:按五行相生的顺序,从金、木、水、火、土,读起来有音乐感:“jinguoshуйuō”。若是依五行相克的次序,从金、火、土、水、木(古字),就读不出音乐感了。